上海照片

穿越时光隧道,回顾历史的变迁。

本文转载自:上海新闻

这是阿拉小辰光嗰上海。一直勒阿拉心里,却再也回不去了……

茶叶蛋,瓶装牛奶。特别是最最左边,只露出一个小脸的可可牛奶,味道老浓的,不像现在侪是糖水,阿拉小辰光最欢喜吃了。

每趟路过陕西南路一家专卖油墩子的小店,就3块钱买一瓶,吃光,还要把盖头舔一舔,上头有一层厚厚的奶油,最好再拿开水荡一荡,满足!

公共汽车嗰香蕉位子。

小辰光妈妈不让我坐在香蕉位子上嗰,伊讲很多小孩子侪从洞里落下去死掉了,后来真的听说有同学嗰同学嗰同学落下去被轧死了,吓死囡囡了~~~

迭个侬晓得是啥伐?乌龟车,也叫泼泼车,70年代嗰上海差头。

这地方不讲侬绝对猜不到:70年代嗰人民广场!

老底子嗰上海电视塔,东方明珠啦爷。

80年代嗰大同中学、敬业中学。

户口簿。家家人家屋里侪有,要囥囥好。

曹杨一村,最早的工人新村。最早住进来嗰侪是市一级嗰劳动模范。

后头造起来嗰曲阳新村。

上海嗰老爷叔们也遛鸟。

80年代嗰弄堂,被头、衣裳侪晾勒外头,叫彩旗飘飘。

右边迭个,就是“叫侬回去跪搓板”的搓板。

嗰才是正宗嗰生煎馒头哦。

老清老早起来卖早饭,现在又有多少上海人肯早上起来卖早饭,难怪现在上海米道的早饭越来越少。

东风饭店嗰肯德基,那时候还叫美国家乡鸡。套餐5块9。

很多人第一次吃肯德基,就是在这里吃的。爸爸妈妈带了小囡,只给小囡买一份套餐,爸爸妈妈自己是不吃的,讲不欢喜吃油炸的。现在才晓得,他们为什么说不喜欢吃了。

淮海路,哈空。两旁边嗰梧桐树,老粗嗰。

北京路,路上只有几个人。

大连路四平路口。

武进路。

长寿路。

王家沙门前的天桥,这S形拗得。

恒丰路。

淮海东路。

天目东路。

河南路。

四川路,老早多少闹猛,现在。。。

80年代嗰消防车。

1989年新锦江还勒造

西藏路桥。五讲四美三热爱

老北站。火车就勒身旁边开

南浦大桥

延安东路外滩。现在除了气象信号台,其它已经侪没了。

徐家汇六百。

华侨饭店。

大千美食林,后来变美罗城,现在连美罗城也要改造了。

向肯德基叫板的荣华鸡。如今肯德基还在,荣华鸡却。。。

小辰光家里有人过生日,就去红房子吃一顿庆祝。色拉,罗宋汤,炸猪排……

80年代嗰外滩,多少小朋友勒了水泥墩子上拗过造型。

20路27路一只站头等车子。

那时候嗰车票,票价让人泪奔。

很多小盆友,喜欢立勒卖票员旁边,看伊拉剪票子。

公交预售票,买好一叠,乘公交车就用不着再买票了。

每天乘公交车嗰还有月票。迭个小姑娘,毛估估现在要四十多岁了。

最早嗰地铁票,是纸头嗰。

从26路变成126,再从126变回26路。

电车辫子经常翘掉,司机经常要下车把翘了的辫子重新接回电轨。

复兴西路,96路。这种路牌,真是亲切。我的从小就住在这条路上,当年从门前经过的96路不是这么长的公共汽车,当年尼克松访华来上海,100辆车队就是经过上海市复兴西路。

那时候的机场出入境。

电冰箱,只好在橱窗外头看看。

结婚了哦。到现在,这对夫妻已经超过银婚了。

90年代南北高架通车了。

当时动迁了不少人家。

华亭宾馆。看到当中嗰岗亭了伐?

静安寺。完全不一样了

霞飞,上海嗰雅诗兰黛。

十二棉纺厂。

南市自来水厂。

虾片食品厂,每趟路过,馋吐水嗒嗒滴。

正广和。

1993年上海嗰凤凰自行车广告。

那个时候的服装圣经,3块6一本。

里厢教侬哪能结绒线,哪能结那时候最流行嗰棒针衫。

还照那上面的样子,买料子,叫裁缝做,不过做出来总归搭杂志上的不一样。

拷机响了,要寻公用电话回电。

摩托罗拉寻呼机 随时随地传讯息

哦哟,用手机,旁友,大户嘛。

西宫里厢嗰游乐园,普陀区嗰童鞋应该侪白相过伐。里头的激流勇进,刚出来的辰光,排队的人覅太多哦。

这个现在偶尔还看得到,但是味道跟老早不好比,感觉跟老早不好比。老底子一大帮小囡,拿着米和年糕去爆,爆好以后,一路走一路吃,到家了也基本吃了差不多了。

共和新路桥。

武宁路桥。

市百三店、市百七店、市百八店,现在侪没了。

镜头里厢嗰人,不晓得现在还在不在。

小辰光每次和大人一道去买米,侪老开心嗰,就等着米从那个洞里出来,然后每次放完都不忘把手伸进去掏一掏,总会有收获。

延安路上的童涵春。

02路,方车子,老特别嗰。

终点站勒了新乐路襄阳路的顶顶鲜对过,另外一头勒了大上海时代广场。

白颜色嗰车子,晓得是啥伐?洒水车。

西藏中路。

华亭路。第一趟打耳洞,就勒华亭路延庆路口一个阿婆的摊头高头。。

阿拉勒阿里搭碰头呢?

人民广场大屏幕下头。

刚刚成型嗰古北新区,还专门有个牌楼标志。

1998年 申花 足协杯冠军

闸北区一中心。

大热天,乘风凉

迭眼小鬼头,现在不晓得侪勒了啥地方。

看看那个时候的上海,那个时候我的家,那个时候朝气蓬勃的爸爸妈妈。

再也回不去了,那时的人心,那时的环境。

短短2、30年,看似繁华,内心充满着空虚和恐惧。房子住了大有啥用,高楼林立又怎样?

怀念那个上海!